ANT 发表于 2007-8-12 14:42:00

空间概念设计---钟文凯 (转帖)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olid-1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olid-3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olid-2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drawing-1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drawing-2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drawing-3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axon-1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axon-2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axon-3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plan-2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model-3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model-2S.jpg


空间概念设计
钟文凯

  这组概念设计通过运用多种表现媒体进行一系列关于空间的研究,逐渐发展为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方案。每一种媒体不仅是表达设计成果的工具,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思考过程。
  1.把空间构筑为实体 (木制模型)
  一组没有明确功能的地下空间序列:地下空间以减法"挖"出,四周的泥土提供了"现成的"空间围合物质,无需进一步去定义,因而维持了空间的单纯性与抽象性。用木块把空间构筑为实体,颠倒了常规的虚和实之间的图地关系:围合空间的各种构件被"省略"为看不见的"负"元素;原来难以捉摸、神秘莫测的虚空则获得了具体的形象,成为首要的设计因素和能被直接观察的对象。通过这种构思方法创造的空间往往具有相对完整的几何形状,而不是建筑实体的残余。罗马万神庙穹顶下的空间,或者伊东丰雄的"U 形住宅"的室内,在概念上都可以被理解为具有某种"实体"性质的空间。
  不难想象,这些"凝固"的,或者说是被"捕获"的空间依然有可能选择其他更为"自由"的个体形态,而不必受笛卡尔直角坐标体系的制约。而我更感兴趣的却是空间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个空间的特殊变异。除了主要空间的直接相连或交错组合以外,一系列具有不同形态和尺度的垂直交通元素"见缝插针"般地穿插在实体与虚空之间,建立起另一个层次上的空间联系。
  2.空间的还原 (石膏浇模)
  用上述"空间-实体"作模具进行石膏浇模,理论上在取出模具后自然会还原出前一阶段所设想的空间的本来面目,就象冲洗照相的负片。因为"空间-实体"复杂的几何关系,实际的浇模过程必须分步完成,同时需要考虑石膏流质的稀释度,浇模的时机,模具的强度和密闭性,石膏凝固时的散热,模具的拆除等多个技术环节,原理上和浇灌混凝土大同小异。浇模的思考方法在概念上首先也是要先围合一个"空间",然后再利用了流质的拓扑变形和热力学特性去填充这个空间。除了石膏和混凝土以外,浇模的媒介还可能是腊、树脂、玻璃、金属等等,被广泛地应用在传统的雕塑创作和现代铸造业工艺里。可惜我的试验并不成功,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3.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翻译 (铅笔渲染)
  以"投影"几何学为基础的平面和剖面图更清晰地表达了前面所建立的虚实以及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系列垂直交通元素是在挖出主要地下空间之后所剩下的 poche 里"第二轮"挖出来的;楼梯的形式及其与主要空间的关系由 poche 的厚薄所决定。
  铅笔渲染是一种传统的表现媒体,通过对光影的描绘来刻画空间的层次与关系。更具体地说,铅笔所触及的纸面成为"影" ,留空的地方成为"光" - 在铅笔画里,"影"是直接工作的对象,"影"定义了光,与现实中先有光再有影的自然现象刚好相反。铅笔画的这个表现过程与通过对实体(影)的塑造来定义空间(光)在概念上是共通的,当然光影的微妙变化所创造的"灰色"空间层次要比简单的虚实互补远更丰富。铅笔渲染使用的是无数细小的笔触,工作进程缓慢,犹如真正的手工劳作。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些细小的笔触把空间"分解"为无数的小点,暗示着即使是有限的空间也可能隐含无穷变化的潜力。
  4.空间的围合 (线框轴测)
  把地下空间提升到地面,同时考虑屋顶、墙面、楼板等空间围合元素。轴测图可以被看成是把构筑透视图的"视觉金字塔"的顶点拉到无限远处,从而消除了上下、左右、前后等主观概念的区分 - 这种"客观性"使轴测图成为从早期现代主义 (如格罗匹乌斯) 到"纽约五" (New York Five) 等先锋派建筑师们所偏爱的设计和表现工具。
  用AutoCAD 绘制的"透明"线框图 (Wire-frame) 通过"颜色"的分配来调控最后输出的线型粗细,以区分不同的建筑元素。略为尴尬的是,这组轴测图实际上并非通过计算机建模后获得,而是习惯性地画在 AutoCAD "模型空间" (Model Space) 里貌似立体的的二维线条。严格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界面确实是一种介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表现媒体:尽管建模的操作过程似乎发生在虚拟的三维空间里,但计算机屏幕上所反馈的依然是二维的图像。在线框构筑的"模型空间"里,实体和空间一样是"透明"的;传统的虚实、内外、远近、轻重等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定义 - 或者说"围合" - 空间的也不再是实体,而是抽象的线的网络;空间无处不在地漫延。这样的设计界面正在迅速地更新着我们构想空间的思维模式。
  以上四个练习跳跃性地触及到从非常古老到目前仍在发展中的几种空间的表现和构思方法。在引入了自选的建筑基地和任务书内容以后,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被进一步带到了深入设计的过程中,一组抽象的空间序列也逐步发展为一个具体的建筑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剖面图上的空间组织关系最后成为了推动方案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决定了设计模型的表现形式。

这组习作完成于 Rice University 本科设计课;指导老师为张永和。
poche: 原指建筑图中的涂黑部分,这里引伸指空间之外剩余的建筑实体。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ection-1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model-4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ection-2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model-5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section-3S.jpg

http://www.hyzonet.com/comrades/wenkaispace/t-model-6S.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间概念设计---钟文凯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