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CAD“粉丝团队”大PK 第一季 支持AutoCAD 1.0
不能说CAD伴我成长,但也是见证了我最辉煌的时候,大学设计得奖,工作表现突出,老婆娶的是个美女,儿子生的是个绝对正太!一直让我非常佩服的就是1982年,欧特克的16位员工推出了售价1000美元的AutoCAD软件。这一年,计算机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设计业由此而改变!
早期设计师的工作可一点也不让人羡慕。一位中国的工程师回忆说,即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不管走到哪家大型工程设计院去看,无一例外到处是宽敞的设计室,里面满目的零号大图板铺天盖地,像车间的机床一样整整齐齐一字排开,设计人员就趴在这些图板上用丁字尺、计算尺、铅笔和橡皮在图纸上写写画画,场面颇为壮观。可是你不会想到,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绘制一排排相同的门窗和一列列相同的螺钉螺母。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手工复制上面,很少有时间去从容考虑所谓的创新设计,因为没有人能帮助他们及时完成这些海量的简单复制作业。
http://p2.images22.51img1.com/6000/juelian2569/289c0e90ad70f68bc53ea6d461ac651b.jpg
因为工作繁重,所以设计的速度很慢:第一只灯泡经过了13个月的漫长实验,1600余种材料的比选,才终于点亮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时代;世界第一架飞机的背后,是莱特兄弟所画的上千张设计图纸,1000多次滑翔试飞,才有了像鸟类一样飞翔的梦圆;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上都饱获赞誉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前后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完成,总共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张到1万张原画。
http://pe.images22.51img1.com/6000/juelian2569/e3e1b4396689384f8f1cafa005d0ab79.jpg
不仅如此,设计还特别容易出错。一位建筑师说,“我是90年上大学,学的是结构。我们每周至少有一天,早晨7点教室,经常到晚上11点才能画完一幅设计图。那时用的工具很多,丁字尺、一字尺、三角尺,长长短短的一大包。随着画图不停的推动尺子,常常是一把三角尺和一字尺配合来画直线和斜线。上午的工作通常都是在画底图,先用细的铅笔画下来,下午的工作就是要把它加深,用深浅、粗细不同的铅笔,画出图画的分明层次。一旦出错,轻轻一擦就黑了一大片。我们中午都去食堂买一个馒头,把馒头擦的黑黑的。”
http://pf.images22.51img1.com/6000/juelian2569/f2d56d6f2e3cf1426e779c7d3617abef.jpg
但是,到1982年,这款成为无数设计师灵魂伴侣的设计工具横空出世。全世界的设计师都记住了它的名字:AutoCAD。
转眼间,二十余载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设计师今天已经鬓生华发。人们变得更加挑剔了,房子不仅要建的结实,建的漂亮,还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汽车不仅要安全,要快速,造型还要酷,能源还得清洁;电影里的特效越来越逼真,最好都是3D的,戴上LED眼镜,与屏幕中人一起造梦。
于是设计师犯难了。
平面的设计满足这些要求十分吃力,谁能用一张张相对独立的正面、立面、侧面设计图描述清楚新央视大楼的整体造型呢?又有谁能确保一块拥有400多个机件的精密手表的装配能毫不出错——因为哪怕只是一颗螺丝的错位都可能“扭转乾坤”。
协作也是个大问题。二维的设计体现在平面的图纸上,可是经常遇到同一个空间内集合内太多了信息,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出现矛盾。
AutoCAD是个好学生,最新的2010版不仅仅学会了三维设计能力,包括参数化绘图、自由形态设计工具、增强的PDF工具,甚至还能进行三维打印,帮助设计师轻松解决更加复杂多变的设计需求。
2010也推出了,以后还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1.0这个基础的版本,是所有版本的根本,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这就是比媳妇儿还亲,比老爹还让我敬佩的CAD!作为设计师不能忘却的CAD1.0。 最近刚装上REVIT~,竟然占了我一个G的空间···还在摸索中~ 家里最近装修,学机械出身的我重新拾起大学时代的好伙伴AutoCAD,自己来设计一把~ LZ,我很喜欢用2010的!下次我要写个比较近些年的版本。 呵呵,加油啦,以后的版本会更好的 里程碑似的版本,不能忘记啊! LZ说的太好了,想想小时候美术课我都头大,多亏了CAD啊! CAD的确好用,1.0的地位不可替代!LZ,支持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