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 发表于 2009-8-16 13:59:37

何多伶美术馆探讨---刘家堒

大家一起探讨下,,我迷芒啊,,没法好好想象

way 发表于 2009-8-17 04:18:26

不错的贴子阿。

ANT 发表于 2009-8-17 07:36:07

讨论什么呢?刘家琨还是何多伶美术馆~

ANT 发表于 2009-8-17 07:42:25

关于 刘家琨
  青年建筑师刘家琨在建筑界里开始引人注目是在1994年,那年他设计建造了他的成名作罗中立工作室,随后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等作品,更使他成为国内建筑师里的佼佼者,然而在此之前,刘家琨因创作并发表了数篇小说而在文坛小有名气,他甚至一度离开设计院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对于成都文化圈里的朋友来说,在设计院工作的刘家琨是个小有名气的小说家,相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刘家琨在建筑上却是晚熟。

  1956年刘家琨出生在四川成都,他的父母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医生。小时候刘家琨喜欢画画。并且正规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中学毕业后刘家琨下乡来到农村,经过一段百无聊赖的时光后,他已知青为题材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因为想画画,刘家琨在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时,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上学之后,刘家琨发现在建筑系画画离美术太远,很快,他就对建筑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刘家琨被分配到成都建筑设计院。尽管他先后在西藏和新疆做了两个工程,到那时,他主要的兴趣还是文学创作。80年代刘家琨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高峰,成为四川小有名气的小说家。

  1994年,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建造了工作室,这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建筑作品。罗中立工作室在当时建筑系引起了反响,刘家琨也从中体会到建筑真正内涵,他放弃了写作,开始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

  1995年刘家琨为画家何多苓设计的工作室在建成之后,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在这座建筑里,刘家琨设计的路径都是围绕着天井,人们可以通过天井感受到世纪更迭的变化和不同节气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刘家琨的设计中最有机峰的是一条坡道串越天井,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戏曲性效果和非日常的空间视角,迷宫化的空间和线路,由于观察角度的陡变,而顿时变得清晰。

  刘家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获得更高的艺术品质的所谓“低技策略”,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建造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他让毫无经验的农民施工队,用清水混凝土建出一块冷峻的巨石型建筑,并在墙体上保留着建造的痕迹。对刘家琨而言,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已不仅仅是建筑方法的问题,而且是美学和精神品质的问题。

  刘家琨在设计这个建筑时最具戏剧性的处理就是一条坡道由竹林中升起,从树丛中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的入口。在坡道的下面是象片佛教的莲花池,而整座建筑在河滩野地上更有一种遗迹的意象。

  在刘家琨84年发表的小说《高地》中,他描写了一个古碑中神秘的方形印象图案,对它的理解其实也是对人与自然和世界关系的破解。书中这个原型被运用到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上,面对这个四四方方,稳定严谨的结构,建筑师将如何破解?刘家琨在小说创作中,有时会对完整的结构进行刻意的颠覆和破坏。在何多苓工作室里,当一条坡道粗暴地穿越开井时,它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和非日常的空间视角,迷宫化的空间和线路由于观察角度的突变而顿时变得清晰,使人明白刚才身在何处。

  在整个建筑里,刘家琨设计的路径都是围绕着天井,可以通过天井感受到四季更迭的变化,和不同节气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在刘家琨的作品中明显地感觉到他对空间效果和体验的预设,而这种感受似乎总能在他的小说里得到印证。


      作品列表:
  西藏那曲群众艺术中心
  新疆塔里木石油文化中心
  成都喜来登酒店(天府国际交流中心)
  成都市艺术中心
  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艺术家工作室系列设计
  顺兴老茶馆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MOTOROLA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群星美术学校
  丹鸿工作室
  罗中立工作室
  犀苑休闲营地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何多苓工作室

ANT 发表于 2009-8-17 07:46:33

关于何多苓工作室 ~

  1993年,刘家琨的大学同学汤桦在上海办建筑个展。让刘家琨尴尬的是,他是作为朋友而不是建筑师出席。这件事几乎触动了刘家琨最敏锐的神经。在设计院写完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明月构想》后,刘家琨离开了设计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http://img1.qq.com/luxury/pics/9691/9691824.jpg  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品,那是1994年。罗中立工作室让刘家琨体会到了建筑从设计图纸到实物的乐趣。“那时从设计院出来自己干,刚刚起步,显然只能接受一些朋友的委托。他们比较了解我,对我比较信任,所以前期个人化作品要多一些。”1995年,刘家琨又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陆续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小型文化空间时对于环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ANT 发表于 2009-8-17 07:51:21

正如上篇评论所说~刘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似乎更容易在小型文化空间上得以体现,大型的商业项目似乎不多。事实上,刘家琨并不忌讳和商业力量的合作,甚至非常欢迎:“商业建筑基本上是市场操作,它有自身的规律,比如说开发压力大,更大的尺度,更快的速度,甚至必须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像我这样的小事务所未必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即便是我在商界也有非常好的朋友,我也不能够去承担这种业务。近年来做的商业建筑要多一些,这大概也是因为社会意识的提高。购买者也好,商业开发者也好,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要求量,更开始要求品质。他们原始积累的压力慢慢消除了,希望做出有更多附加值的东西,当他们在独特性、是否更加细致地处理问题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时,我的业务就多了起来。我想建筑设计和很多行业一样,是攀附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4999586 发表于 2009-8-17 08:32:30

以下是对刘家琨的一个访谈,谈到了部分关于何多苓工作室的设计
欧阳江河:对象不同,任务氛围就会随之改变。比如你为何多苓设计这样一个工作室,由于他是一个在建筑方面品位非常高的艺术家,你就非常明确地知道你可以把它设计得无论多么抽象、多么反居住和反舒适、反中产阶级,都没问题。但是为康健邦设计住宅作品则是另一回事,你已经预先考虑到有相当比例的世俗生活的因素在里头。

刘家琨:对。

欧阳江河:像何多苓这样的甲方,很可能就只有一个,你这一辈子只能建这么一个思想的作品,翟永明称之为“纸上建筑”,我更极端,我认为是纯属头脑里的建筑。这个作品在你的起点中非常有价值,其中似乎有一种乔伊斯所说的“使语源虚无化”的东西。比如你小说中的那只死猫,先于你的写作就死在那儿了,但是最后其实你要面对的是一大群老鼠的现实,那么一种“不知腐鼠成滋味”的现实。我想问的是,你在处理后来设计的这么多建筑时,这么多的甲方,他们要求你体现建筑本身的公共性,考虑它的功能性,而你作为一个建筑师,则想强调你的专业理念、你的文人趣味、还有你的生理性、还有你的成熟与青涩感之间的比例和分寸感、你的内心感触,等等。但是他们有权力要求纯功能的和比较实用的东西,生活啊,经验啊,材料啊,或者工程上的款项啊,地方官的政绩呀,所有这些要求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你这个设计事先的任务氛围。这里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像你这一个文人趣味的、某种意义上讲比较任性的、有着强烈个人特性的建筑家,你是怎样获得必要的平衡感,但又保持住锋芒、活力和深度的?你的个人性和地域性,我认为在当代中国建筑家里面是相当突出的。你的潜力,正是由个人性和地域性这种看似局限性的元素造成的。这有点像跳现代舞,规定你就在一张桌子上跳,但是你最后跳出来另一个天地,它使得一张桌子比一个舞台要广阔得多,就是那样一种东西。

刘家琨:是这样的,房子是修来用的,一个建筑当然有它很直白的功能诉求,这是肯定的。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我要尽量满足功能,但是还有一种东西很强大,我在满足那些要求的同时,我也很强烈地认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某种方式更好,好像那个东西同时很强大,它不妨碍我去非常现实地讨论,去满足别人的功能,但是又有一个强大的,我感受到的一个强烈的氛围或味道,在这个地方该怎么样。它不是我先验的,而是我去了以后,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是以某种方式处理更好。它好像给此时此地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不清晰的——不清晰也很强大嘛,笼罩着我的一个推动力,所以其实我做的这些房子都还是很能满足功能的,或者在功能之外都还有一些意外的功能,但是那个不聚焦的不清晰的东西,也许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内在的、很清晰的。功能方面的错综和混乱,我更多的感觉是一种技术性的处理范畴。我必须到现场,也许不是视觉或者理性,我就是这个感觉。功能的一切都可以满足,但是我晓得除了功能,现场还有一个更高的、它在这儿就应该这个样子的东西。

欧阳江河:也就是说,建筑作为一种理念,它可能综合了你的文人气质、你的美学理想、你对风格和语言的艺术性的坚持,所有这些东西在深处建构了一个建筑中间不能被建筑出来的东西,你坚持这些东西,寻找、追问或者推进它们。这样一个理念,你把它转化成一个物质实体,用材料把它造成一个物质现实,让它活生生地存在。让它被发明出来。让一个思想和理念直接发生,成为物质现实。在这个发生过程中,就影子和人的关系而言,你觉得你是下面两种处境中的哪一种:其一,一个影子在后面追你,你回头看见了影子,然后说,没人。确实空无一人,只有影子。其二,你在追这个影子,影子回头看见了你,影子对你说,没人。似乎你只是影子的一个影子。你更像哪一种处境?我的意思是,你的作品被建造出来以后,里面有一个不存在。但这个不存在,是作为一个物的不存在,还是作为词的不存在,作为理念的不存在?

刘家琨:实际上是这样的,假如我们把现实的一部分,功能呀、必须要遵守的规范呀,一些限制的部分,假如把这些东西看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实体,我仍然还是可以很职业地处理这个事情。但是它在那个地方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这样一种模糊的强大的感觉,我觉得假如把这个看成影子,有可能这个影子既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又是非常强大的,有点像影子推动我。

欧阳江河:不是影子在追你,而是影子在推动你?你有没有在追那个影子,在你建筑的时候?不是一个影子在追你,而是你在追你自己的影子,影子肯定是你自己。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在这里面肯定有一个重影。

刘家琨:这个重影,假如有重影的话,一方面我自己的个人判断上的某种理念,这算是我似乎在追的一个影子,但更强大的是这个影子本身,它追我的那一部分,它推动我的那部分。

赤子 发表于 2009-8-17 08:40:33

3# archiant 美术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多伶美术馆探讨---刘家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