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重建之轻钢房--谢英俊(乡村建筑工作室)
开个贴子,介绍下参与四川灾后重建的谢英俊老师的轻钢房。在09年暑假,我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由乡村建筑工作室出资出力的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小学校舍重建工程。
在工作期间,经常跑到周围的轻钢房建设工地,现场学习与分析谢英俊老师的轻钢房。也算有些收获。一
直计划发帖和诸位分享自己的一些微薄收获,可一直是一拖再拖。今天,就把这个计划付诸行动吧。希望
和大家多交流与讨论。 本帖最后由 ARC—骑士 于 2010-1-30 13:55 编辑
关于谢英俊老师和乡村建筑工作室,我就不再赘述。
相信大家都比我更清楚。我们就直入正题!!!
汶川地震后,国内建筑届一片哗然,纷纷赴川,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其中以官方政府部门居多,但也不乏民间组织与团体。但是问题随后出现,这些政府部门总给人的感觉是鼓足了劲,却使不到最关键的部位;民间组织的根基本来就比较薄弱,折腾几下之后,也就纷纷垮掉和解散。其实,问题的根源大家都心理明白:中国这种大踏步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国内建筑界的矛头大都对准的是建了多少地标,开发了多少楼盘,搞了多少形象与面子工程。而对于这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如何应对,如何以低成本低投入大量快速的满足灾民灾后过度和长期居住的问题考虑甚少。 不能归咎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而是我们在平时的建筑实践中就很少涉及到这些问题。所以导致了灾后重建过程中,国内建筑界的集体失语。虽然也有刘家琨,清华大学等的努力,但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在这个时刻,境外力量的帮助是及时且有效的。日本坂茂的华林小学,虽说在当时的情景下,性价比不是太高,但无疑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过度重建模式。台湾建筑师的帮助也是及时有效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谢英俊。对于境外力量之所以及时且有效。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1.自然灾害的前车之鉴。 日本,台湾都是地震多发地(谢英俊就是从台湾921地震之后开始摸索轻钢建筑模式)。他们的建筑师就必须在自己的建筑实践中摸索和解决地震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自然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2.建筑发展的模式是正确的。 不同于内地建筑界的病态发展,台湾建筑就很强调对于民生和民声的尊重和考虑,夏铸九,黄声远,
谢英俊等人,都在多年的发展中积攒了一定的关于民生的建筑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就能大概认识到谢英俊乡村建筑工作室介入四川灾后重建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在四川工作的展开,需要试点工程!
谢英俊选择在绵竹的九龙镇开展轻钢房试点工程。
钢架组装
细部
起架
填充
随着九龙镇试点项目的营建模式的被接受。 轻钢房迅速在 青川县,阿坝州,绵竹 等多处展开。 本帖最后由 ARC—骑士 于 2010-1-30 15:07 编辑
灾后重建四种基本的营建类型:
1.依旧采用砖混结构,楼板认为预制板。
这种建造模式无疑是最受人们“信的过”的建造模式。同时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相对便宜的造价,让一些灾民依然选择此种结构类型。
2. 传统木构结构。
部分灾民灾后重建中,选择了传统纯木构结构作为重建类型。
(每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参与灾后自救)
3.钢木结构
建筑主题为木结构,但在主要的建筑节点处,使用钢结构节点予以加强。
4.纯钢结构。
也就是谢英俊推广的轻钢结构。主要材料为C型钢。
下午有事,晚上继续 WOW~COOL EXPERIENCE~
谢英俊和坂茂的这些实践都有进入南方都市建筑传媒大奖的提名,稍后我会把资料放上来。给楼主的一手资料做个补充. 继续发帖。
谢英俊老师在四川灾后重建中,一直推广的建造模式便是---“协力造屋”。 之所以称之为协力造屋,顾名思义:就是邻里乡亲之间相互帮助建造房屋,完成灾后自救。其之所以能推广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大多数人们还是保留着自己动手建筑自家房屋的传统和习惯。这是协力造屋理念能推广的前提。假若在大城市,那就根本行不通。因为在打得都市,人们早已放弃了自己动手造房子的传统。
2.通过分析建造房屋的建造成本,不难发现:其中有30%--40%的费用是建造工费。在灾区资金相对紧缺的限制下,这就产生了推广协力造屋理念的有一个有利条件:几户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之间提供免费的劳力。这样不仅解决了单独一家劳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节约了30%---40%的建造成本。
3.三到四户形成一个团体,各家的轻钢房通过钢构杆件拉结在一起,增加了结构稳定性,提高了抗震性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一堆一堆的轻钢房)
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就能大概了解谢英俊在灾区推广“协力造屋”理念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轻钢房,主体结构部分为C形钢。C形钢与C形钢连接之处,不同部位不同作用则采用不同型号的螺栓。 C型钢的横截面,长度为900mm,宽度为450mm。这个模数很重要,在很多部位都是利用900与450这个模数的倍数关系。 别的数据不能再透露了(应该会涉及到“版权”问题)。
螺栓的型号有五种类型,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型号。 在主体部分为轻钢,这个每家每户大体相同。 但在填充墙部分,根据不同功用和各家的经济情况问题。填充墙大概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1. 采用水泥纤维板
优点:施工便捷,价钱便宜(在后期,我们曾帮一位老乡以这种材料,来做墙体。具体见后贴)
缺点:水泥纤维板本身不够坚固,很容易在撞击之下破坏。(通俗点,就是一撞一个洞)
水泥纤维板
水泥纤维板固定在C型钢上。(等于内部是空腔)
两面水泥纤维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C形钢上。
内部空腔(保温隔热性能应该不错啊)
螺栓固定水泥纤维板于C形钢上。 本帖最后由 ARC—骑士 于 2010-1-31 10:53 编辑
2.采用砖做填充墙
部分灾民在轻钢的主题结构中,填充墙用的是砖结构。有用粘土砖的,也有用砌块砖的。
前一家采用砖,后一家采用水泥纤维板
红砖
细部1
细部2(轻钢代替过梁)
细部3 3.填充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
部分灾民在隔墙部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造价自然比较高,但坚固结实,且保温隔热性能也很好。
现在到底怎么回事情,这么好的帖子,连管理员打的都只是推荐而已,这么好的帖子居然没人来顶,这是什么世道,骑士的实践正是中国传统学院派教育所欠缺的,对材料,建造,构造的充分体验与实践,现在的版块都充斥着大量漂亮的图,大量的好方案,但对于实际支撑建筑的体系,又有多少人在关注,要走更远的路,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中国都是必须要向这一步迈进的,这些骨架真是太漂亮了,全是三角桁架,坡屋顶与坡屋顶间,凹陷下去的地方排水时怎么做的?? 4.采用铝箔加钢丝网结构,再在钢丝网上刷混凝土。
造价较高,但效果最好。
材料1
材料2
现场1
现场2
细部 楼上说的很好支持这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