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的城市”——2006 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2006 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开始进行为繁荣建筑创作,促进建筑专业青年人才的成长,鼓励在校学生的探索精神,值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今年9月在我国北京召开之际,中国建筑学会与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建筑院系中举办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现将竞赛的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 竞赛主题
更新的城市
二、参赛对象和要求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加,成员1~4名;每组可有不超过2名的指导教师。
参赛者必须填写参赛报名回执表(附后),报名后应按时提交参赛方案。本次竞赛免交报名费。
参赛作品一律不退,请参赛者自留备份,版权归组委会所有。
三、设计背景和基地条件
1.背景:对某历史性城市的新、旧交接区的旧城地块再开发。原居住者为城市普通居民,多为1~2层高建筑物的密集旧民居(容积率约为1
~1.2)。再开发后容积率变为1.5~3,建筑物可考虑提供原居民、移居居民和新入城居民(随快速城市化而进入城市的居民)等使用。
2.基地:在城市与较新地段相邻或相近的旧城地段,由参赛者任选其中1~2公顷。选择的基地需考虑有待改变的下述不利因素。
(1)安全:建筑密度及容积率过高,造成的卫生、消防等状况欠佳。
(2)能源:原建筑物因标准不高而在生活条件提高过程中(如采用空调制冷、设施采暖后)对能源的浪费和外环境的热污染等。
(3)公共空间:原有公共空间和居民交往空间不足,环境质量偏低。
四、设计要点
设计者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构思,提出解决或改进措施,同时希望能在建筑设计方案上有所体现。
(1)建筑物及人居环境的新旧和谐:新、旧区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之间肌理、造型、空间的关系;
(2)邻里关系、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变化:城市新入人群和城市原有的新旧区人群间和谐关系的保持或形成;
(3)生态保护和能源节省:建筑群体布局、建筑单体的形体布置、建筑外形外观;
(4)公共空间和市民交往空间的延续和发展;
(5)其它。
五、图纸要求
1.每项作品提供两张至四张参赛图纸,图纸需裱于轻质展板上,展板外框尺寸为600×600(mm)。图面表达方式不限。
2.内容: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总平面图及建筑平、立、剖面图、效果图、分析图、模型照片,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等。
3.设计方案的图面上需明示的基本数据:用地所在城市名及其经纬度、建筑用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绿化率。
4. 每个方案应同时提交参赛者简历和设计方案电子资料(300dpi以上)一份。
5. 每个设计方案图板背面右下角应注明参赛方案名称、参赛作者单位、姓名、电话、邮编等联系方式,并用深色不透明纸密封。
六、奖项
获奖作品由组委会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本次竞赛设一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二等奖5名,奖金各5仟元人民币;三等奖10名,奖金各3仟元人民币;优秀奖若干名,仅颁发获奖证书。以上奖金均含税。
七、时间安排
(一)报名回执请于2006年3月15日至5月30日期间邮寄或传真至中国建筑学会。
(二)设计方案报送截止时间:2006年8月10日(以当地寄出邮戳为准),设计方案图板请邮寄至中国建筑学会。
八、评审、颁奖、展览
由中国建筑学会邀请业内著名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工作将于2006年8月底进行。
2006年9月在北京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
获奖项目将在《建筑学报》和相关媒体上公布。
获奖作品(包括部分参赛作品)将在2006年9月北京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期间展出。
九、联系方式
中国建筑学会
地 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
邮政编码:100835
联 系 人:米祥友、王京
联系电话:010-88082240、88082242
传 真:010-88082243
电子信箱:xsb@chinaasc.org
“2006 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报 名 回 执 这个竞赛,任务书要求的背景很适合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
学院有不少同学组队已经参加。
希望还没有参加的同学可以积极尝试,勇于挑战自己。
希望大家可以开帖讨论关于竞赛的想法,或者在这个帖子里跟帖讨论。 奇怪啊
为什么大家都只是查看却不回复呢?
那我先来说说我们组的东西吧
我们组的题目是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的调查
区域是以 一条街为例来分析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形式以及内容
具体内容还在完善阶段,呵呵 我们学校很多人做的题目都比较大,主要是在城市改造方面的,什么生态社区啊,新旧对话啊,那么具体的也可以吗?我是和一个成规的同学做的,题目太大了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其实还是应该从改造建筑的角度来改造现有的城市环境.最近进度有点慢... 题目确实有点大。刚一入手会有点闷。
对于城市,对于你选择的地块,首先尽可能做最多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并熟知和分析。
另一个就是分析和研究方法——很叫人头痛,因为即使手头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但针对一些特别却也关键的问题,还是需要自己结合实际更深层地思考。任何问题,你仔细研究了,调查过了,你都会发现你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是最宝贵的。然后是把如何问题阐述清楚,发挥想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并不断分析发掘问题间内在的联系。
而一个竞赛最终要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案,那其实只是针对对问题的认识在某阶段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一直以为对问题的解决永远都存在于某个阶段性的过程里——这个过程反映出一系列在生长的信息和膨胀的思考。困惑与顿悟、矛盾与推敲、选择与放弃等,都可能将方案的思考引导至一个不确定的地方。
所以,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会是一开始就清楚的。
=====================================================================
楼上说:
“其实还是应该从改造建筑的角度来改造现有的城市环境.最近进度有点慢... ”
对于一块1公顷以上的基地,如果一开始只是思考如何改造建筑,是没有办法把问题弄清楚的。只是在物质层面里转悠,这与竞赛主办方期望参赛者去更深刻地思考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是不合的。
单说对待基地的建筑,我想可以有好几种态度——拆除不建、局部改造、整体改造、拆除重建、改造与重建结合;怎样建造?生土、砖混、框架,还是轻钢结构?
那么,你应该在哪里用哪种方法?需要你在之前有全面的分析,你确定了大的策略,你再思考这些细小的问题——我认为建筑在这里是个小问题,但不是不重要。也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城市的更新,是因为城市的破败。社会的不平等,加速了环境的失衡。问题较严重的是在低收入居民聚居区。这样的地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交织了很多问题——政治的合谋、权力的对抗、经济的失效与复兴等。在选择这样的一块基地的时候,自己也应该马上认清楚——这只能是一个不断了解和深化认识的过程,而不要急于一时间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甚至做为一个竞赛,最终你只能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而不得不回避其他问题。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是你还没有把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对基地的调查和研究中去。
[ 本帖最后由 ZRZ 于 2006-6-13 12:49 编辑 ]
前进就好!!!!!!
我以前把这问题想的太复杂了,现在觉得清晰多了,现在我们开始有些晚了,不过希望我们最好有个好的过程,一个使问题渐渐清晰的过程. 这次竞赛结果已经公布。大家的努力总算有些收获。期望大家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2006年全国建筑院系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审结果——
http://www.chinaasc.org/index/text.php?NewsId=489
(点击下载电子文档) 热烈祝贺ZRZ和诸位同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厉害啊,强烈要求贴出来~~
老叫别人贴作品,自己也不起带头作用。 等我电脑主板修好了,我整理一下,发上来....不好发大图,有版权问题,,,做的东西也还很多不爽的地方....:(
再接再厉,,,忙下一个下一个目标... 谢谢大家关注,现在把在展览上拍回来的图帖上来。
技术有限,图片不清晰影响到看到的作品质量,还请原谅。谢谢~
由于时间匆促,参观时没有时间对各个作品做深入了解,所以我在这里只发图了。
官方的评价可以做个参考——
与会专家对此次设计竞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竞赛举办层次高,关注面大,亮点多并具有如下特点:
1、广大参赛者充分关注社会与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关注城市传统历史文化与生活场景的保护和传承,关注城市的有机更新。
2、方案设计选题涉及到我国的各个地区和地域(包括香港地区),作品内容涵盖了城市建筑的多个层面。竞赛选题新颖而富有深度。
3、多数设计者重视设计前期的社会调研与基地分析,从而建立充分而客观的设计依据。
4、设计理念表达充分,效果富有感染力。
5、大多作品普遍注重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及实用技术的应用。
+++++++++++++++++++++++++++蚂蚁论坛的资料和图片,严禁转载!谢谢合作!
[ 本帖最后由 ZRZ 于 2006-10-18 13:07 编辑 ] 一等奖(1)
喘息·居——深圳大新村地块线性设计
一等奖(2)
城市嫁接 二等奖(1)
对话幸存者 二等奖(2)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