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统学习——造园
偶经常会这样,看烦了光怪陆离的新建筑,仅看看养眼的中国民居和园林,偶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日本人把传统精神体现在了新建筑上,我们似乎该做些什么下面是偶随心所欲按照中国园林模子做的小品,希望能抛砖引玉:lol:
造园理念
中国园林的传统精髓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集体无意识的产物,根据弗洛伊德德精神分析法可以知道,这种无意识是深层次上的“有意识”,换句话说,各种表象的背后有一个深层结构。我的整个对于中国园林的认识正是从探寻这种深层次结构上开始的。
中国园林的精华,简单的说有两点,一 是丰富的游走路径。
二 是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巧妙地结合。
具体地说有:
一 中国古典园林中靠一条游走路径把分散的建筑和院落空间串联起来,通过游线的高低起伏的变化,使得静态简单的建筑相对变化无穷。
二 在中国园林中,游走即是目的,游走的过程中处处给游人创造丰富的五官感受,游人可以不通过建筑的使用空间而游走周遭。
三 园林通过自然环境空间和人工建筑空间交替变化创造丰富的感受,在自然空间中,建筑是点景用的,在建筑空间中,自然元素的调节更能凸显人工的感受。
四 游走重要的是要有放松自然的心态,在中国园林中为了达到中一目的,每在重要转折时,便安排两三条不同方向的路径供人选择,而且路径都是闭合的,相通的。一般情况下是两条,一条曲折幽长,感受也颇为丰富,虽然不乏艰苦,但获得了颇多亲历的感受,一条简单明了,感受也便少了许多,却提供了便利。
五 在园林中,空间转换的手法很多,有的远远的见了,慢慢的把人引导过去;有的急转,刚才还曲折压抑,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还有的看似山穷水尽,等到跟前却柳暗花明,另有僻径通幽。
六 在园林中,建筑与自然讲求共生,
1木构架,出檐,步廊等形成过渡空间
2窗、墙等艺术处理,成为自然景物的背景,形成立体的画
3建筑力求通透,疏朗,开放,以达到内外的渗透交融。
现代的手法
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预知未来,我们只能属于现代。我们创造的一切在后代评论时,都将会放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段来审视。我们只要把握好现代,便是把握了我们的本质。对于建筑,只要context就可以了,即在时空上完成连接,但并没有规定用何种形式,而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现代的手法:
1现代的材料,砖,石、混凝土,
2现代的构图方式,
3 现代的技术
现代发展的要求:1突破二向度的限制,向三向度发展2融入现代的功能3打破院落的封闭
下面便是种种完成这种理念的具体实践(论文理论及实践尚待完善)
造园1
1
1
2
2
3
不错的空间练习!平面和空间构成作的也不错。园林中对景和借景的手法也有体现!~~也许在如何建构和材料的使用上可以再进一步的深入下去。其实说到近代日本建筑对民族传统的继承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传统材料和建筑的构建手法上的继承。忽略了这些构建建筑物最基本的东西会导致好的设计永远停留在图版或电脑里。
其实说这段话是有感于一些日本建筑超细致的建筑施工、构造和完美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这些和日本民族的民族性和审美有关的……
看样子斑竹是个高人,求知:每次设计方案面积的控制,能否有高招?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集体无意识的产物”请问楼主从何得出如此结论? 很有意思,让人联想到董豫赣老师的小汤山项目。 树大些或许更有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变化如何用于改善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是个问题,首先,城市的建筑要求的容积率对园林空间的施展就是个很大的限制。。 挺有意思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