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毛寺生态实验小学 颁奖词: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它结合地形条件,使用地方材料,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独具匠心,用适用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外,当地工匠的营造,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使这个并非引人注目的建筑实践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范例。
居住建筑特别奖——土楼公舍 颁奖词:为今日中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设计廉租房,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利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闲散土地建造,试图探索出中国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解决之道。作为一种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的实验,土楼公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内部社区空间的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但“土楼”是否能成为一种理性的定式?内封闭式的圆形设计是否会导致使用者与城市互动方面的脱离?还有高密度居住状态下容易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这些也是值得思考和有待观察的。
杰出成就奖——冯纪忠 颁奖词: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虽然冯先生的著述和设计作品并不多,但他的论文《空间原理》和设计作品“上海松江方塔园”,却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
青年建筑师奖——标准营造事务所(团队) 颁奖词:标准营造,中国目前最优秀的设计团队之一。标准营造的实践超越了传统的设计职业划分,其在一系列重要的设计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了在历史文化地段中进行景观与建筑创作的特长和兴趣。标准营造尊重基地、隐藏自我、注意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当下社会值得褒扬和肯定。
组委会特别奖——谢英俊 颁奖词:谢英俊,为最具社会关怀之建筑师,以为弱势族群争取居住权及协助其自力造屋为职志之建筑师,为建筑师投入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工作及关怀社会之典范。汶川地震后,内地建筑师试图在重建中有所作为,然由于民居设计经验和“入世”经验不足,多半途而终。唯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携台湾“921“地震重建之经验,积极联系各重建官方、民间组织,以及海内外赞助企业,迅速建立重建工作小组,进驻震区,实地考察和开展大面积重建工作。谢英俊的重建团队长期居住在灾区,实地展开调查和设计,并以重建模式推广为已任,是值得特别关注和奖励的。
主办方观点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的奖项。从社会的层面评价建筑,关注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是该奖项由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大众媒体发起的意义所在,也和南方都市报致力于做“致力于做公民意识的启蒙者,公民社会的推动者”的办报宗旨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建筑传媒奖之前,中国还没有一个从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来评价建筑的奖。中国建筑传媒大奖的举办,将填补这一空白。我们有理由相信,超前的意识及认真的态度,能使这个奖项成为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奖。 ——庄慎之,南都报系管委会副主任、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