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NT

长城脚下的公社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17

主题

117

主题

积分
987
发表于 2006-4-17 0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8009_20050331165137.jpg
8009_20050331165208.jpg
8009_20050331165231.jpg
8009_20050331165405.jpg
8009_20050331165417.jpg
8009_200503311654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17

主题

117

主题

积分
987
发表于 2006-4-17 0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8009_20050331165503.jpg
8009_20050331165518.jpg
8009_20050331165532.jpg
8009_20050331165652.jpg
8009_20050331165727.jpg
8009_20050331165800.jpg
8009_200503311658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17

主题

117

主题

积分
987
发表于 2006-4-17 01: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步走向非常建筑节选(作者:朱涛 来源:华筑网)

  90年代的院宅四图中铅笔线所表示的抽象化的墙体(图13),到2000年的北京延庆二分宅图纸中的墙体,其厚度大大增加(图16、17),最终演变成今天矗立在长城脚下的经受风雨考验的夯土墙(图18)。这标志着张永和建筑设计的一个巨大转变,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从纯概念到概念与建造关系的转移"。 很多人庆祝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收获,[13]却没有人察觉到其间的损失。收获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损失变得难以察觉,但其实前者和后者同样巨大。

  从院宅四到二分宅的演变,从前抽象的形式被赋予了具体的材料性,建筑的意义确实在"建造"层面上获得某些增值,但在形式、空间层面上却减少了。

  二分宅中的两翼内部缺乏精心的空间组织。每个翼中,其首层基本是由静态的、功能性空间填充而成;地面上的台阶式地台处理仅仅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对原始地形的尊重,而对首层空间不起建设性的作用。室内三个平台空间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除台阶仅起交通连接作用外,第一、二平台空间之间的连续性被单纯起结构加固作用的交叉钢拉索分隔开(图19),是一个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遗憾;第二、三平台间的空间联系完全被分隔墙体切断。各翼的二层空间同样是功能性房间的堆积,除一个单跑楼梯外,完全失去与底层之间的空间联系。最终,二分宅中每个翼的呈"品"字形的纵剖面(图20)中,四个空间单元(一层有三个加二层一个)仅构成彼此没有关系的堆积物,这与院宅四(1991)和广东清溪坡地住宅群中乙型住宅(1995)的动态的剖面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二分宅的两翼之间也缺乏院宅四内部左右单元间那种空间交织、互动的精妙关系,而在设计上仅通过开窗来实现彼此简单的对望。二分宅的两翼按锐角分离开,其间引入坡地和树木,本来可以增加两翼和内庭院之间的空间层次感,而实际上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两翼上安装的玻璃幕墙的反射性能过强,致使人在内庭院中的视线很难进入每个翼的内部空间,内庭院几乎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再起到连接两翼空间的作用(图21)。[14]

  建造性与形式、空间表现性的矛盾之处当然还表现在两片L形的、起主导性空间限定作用的夯土外墙实际不起结构作用,而建筑师又没有在真正起结构作用的胶合木框架与仅起维护作用的夯土墙之间设计出足够宽的距离,以提示内部结构框架与外部维护墙之间的分离。实际上在室内,胶合木框架外缘紧贴在夯土墙边上,致使该设计的建造系统虽在图解表达上一目了然却在实际视觉体验上暧昧不清。

  二分宅展现出近期张永和在强调建造性时所引发的问题:对建造逻辑性表现的强化首先导致他对建造系统的分解性的分析习惯,但当他试图将分解后的各系统(结构、维护、材料等)组合在一起时,往往缺乏强大的空间/形式的整合性力量来引领和协调各建造系统的表达,这致使各系统经常产生相互抵触的意义[15],甚至某些局部成为完全无序的表达。矛盾的是,如此强调建造的张永和,其实际修成的建筑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细部的失误, 它们不能完全被归咎于粗劣的施工工艺,有时确实反映出建筑师在概念思辩以外的对空间-形式-建造的整合性力量的不完备。

  二分宅作为一个个体案例,本来就已经存在着上述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当它被张永和进一步推进为一种似乎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以无限繁衍下去的住宅"原型"时,就更加令人困惑。

  一方面,从空间组织上,张永和陈述道:"二分宅是灵活多变的建筑原型,互成角度的两翼可依地形的各异在0-360度之间任意变化"(图22)。[16] 撇开基地剖面的复杂因素不谈,即使两翼完全被摆在平地上,当其角度的变化超过某些临界值时,人们会自然地想到,两翼内部的空间组织会失去原有的平衡,而不得不加以调整。这种调整是否会幅度过大,以致使某些住宅类型更倾向于成为特定的单个案例,而不再从属于先前"二分宅"的空间原型?这些疑问因目前的设计尚未深入下去而无法得到解答;

  另一方面,在材料运用上:"二分宅的结构体系由胶合木框架和夯土墙组成。它是对中国传统土木建造的当代阐释,希望对环境的影响能限制在最低限度……是回答什么是当代中国建筑的一次尝试。"[17]然而,对土木材料倾注如此巨大的文化热情是否恰切,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可以争辩的是木结构和夯土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建造传统──可以说正因为土木直接来源于自然,那么只要拥有合适的气候和充足的资源,所有的早期文明都会本能地以土木开始建造。另一方面,土木材料在很多地方不能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宽泛说来其原因可能在于:没有合适的气候,没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其综合物理性能(尤其是前者的结构性能和后者的防火性能) 很差──即使它们具有良好的"生态性"。 如果二分宅作为一个特定的、具有探索性的单个案例,其材料运用也许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一个可以繁衍的住宅"原型",理性说来,人们很难相信其材料运用的推广意义。从广义上说,二分宅对生态性的追求似乎更多的基于概念性和表现性,而不是实践性。如果真正直面当代中国的普遍现实状况,我们建筑师也许不得不进行一番概念上的双重推演:自然材料(木材、粘土等)本身确实很"生态"──因为它们天生就具备与自然环境的亲合力。但在一个自然资源(森林、耕地等)极其匮乏的国家,建筑大量耗用自然材料本身恰恰可能是反生态的;而相形之下,另一些显得很不"自然"的人工合成材料,如果其加工过程耗能低、污染少,物理性能良好并与环境有亲合力,反而有可能在建筑建造中达至一种真正的生态性。

  综上所述,从院宅四到二分宅,对建造的关注使形式摆脱了抽象性,拥有了丰富的内容与意义,形式转化为形态──这一切按理说不应与建筑空间、形式设计相背,而完全有可能促进后两者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在二分宅中,随着夯土墙、胶合木框架在材料表现性和文化阐释意义的单方面增强,建造失去了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微妙的平衡关系。

  总之,对建造的过于概念性的思辩和对建造意义不甚连贯的表现,一方面代表着张永和在艰难地向建筑本体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也给其探索带来很多泛文化的阐释意义,但另一方面其在建筑空间/形式层面上的创造力和设计质量有所下降,也成为今天张永和建筑中不应忽视的问题之一。

  令人困惑的是,某些时候张永和在写作上极力反对对建筑价值进行过度的社会学、文化学的阐释,转而强调建筑的本体价值[18] ;而在另一些时候,其概念性思辩──如对空间、城市、建造等范畴的思辩,及其设计作品──尤其是近期作品,反而越来越依赖于对其各项工作的文化意义上的阐释和辩护,而忽视对其工作产品本身的质量的控制和深度的追求,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主题

0

主题

积分
1
QQ
发表于 2006-5-10 09: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建筑设计啊,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主题

1

主题

积分
6
发表于 2006-5-12 16: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永和那室内著名的钢索XX,引发了国内对什么才是真正建构的讨论~~~~~

崔凯那个最烂了,手法和二年纪学生差不多,那比柱子还粗的东西竟然是卫生间的排水管,羞愧难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发表于 2006-5-15 05: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喜欢豆浆的一分二,与地形有个内在的关系。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发表于 2006-6-8 0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个视频,可以窥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发表于 2006-6-8 0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发表于 2006-6-8 0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后面的“公社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主题

14

主题

积分
333
QQ
发表于 2006-12-27 0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级好帖,比书上看的过瘾,去了两次北京工地也没抽空去看看,真是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

主题

28

主题

积分
228
QQ
发表于 2007-2-13 1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23_464.jpg
23_465.jpg
23_466.jpg
23_471.jpg
23_471.jpg
23_473.jpg
23_474.jpg
23_475.jpg
23_476.jpg
23_4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

主题

28

主题

积分
228
QQ
发表于 2007-2-13 1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发点我拍的, 照片不爽,真正要感受,还是要去看看才好。体验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73
发表于 2007-3-31 10: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期待更多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

主题

5

主题

积分
23
发表于 2007-4-5 1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一定要亲自去,我是大一的时候去的,收获不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主题

1

主题

积分
12
发表于 2007-9-30 15: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种很激动的心情,很难表达!
有个希望,希望能附上相关CAD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