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建筑就是对立统一
张雷常因为喜欢耍酷而被同行拿来开玩笑,但他的建筑却包含着强烈的哲学思辨意味——他多年不变的设计思想是“对立统一”,把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体现在一个建筑里,比如新与旧、动与静、强与弱、虚与实、人工与自然。
张雷,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合伙人。代表作:四号住宅、诗人之宅、混凝土缝之宅、扬州三间院。 建筑师及事务所获奖情况 2008 年 事务所被美国《建筑实录》评选为全球设计先锋事务所。 2009 年 被英国 ICON 杂志选为全球 20 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 张雷的外形非常有“江湖大哥”的气势:长发已经蓄了多年,坚持只穿黑色的衣服,墨镜在外户是从来不摘的。 采访开始之前,记者先向张雷证实了几个“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言:爱穿皮衣,喜欢吃肉,从来不看电影,也不吃午饭——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他。不过,这个极有个性、外表又很酷的建筑师却并不难相处,他的性格其实非常温和健谈,甚至还会帮摄影师支招:“叶子挡住脸一点,有点神秘感比较好。” 张雷儿时的梦想是设计航空母舰,他一心只想到上海交通大学读船舶设计专业,可他父亲为画画出色的儿子选择了建筑专业。后来即便是考取了东南大学建筑系,他也没有觉得自己以后会是个建筑师。
张雷“混凝土缝之宅”,楼梯的设置,使住宅的左右两组垂直单元拉开并形成裂缝,形成空间立体化和视觉化(摄影/Iwan Baan)。那个时候张雷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舞蹈和摄影,还爱读诗、写诗,头发长及腰间,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唯一的遗憾是大学里没谈恋爱。”张雷开玩笑说。1988 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张雷留系成为老师。那一届学生里出了不少人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就是他的同学。1991 年,张雷获得了公派瑞士留学的机会,回国后他继续在东南大学任教,但那时候他依旧没想往建筑师的方向发展。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张雷曾经谈道:“有一次带着学生们去建房子时,我才开始对建筑设计有兴趣。看着设计的图纸,自己的观点最终慢慢成形,成为一栋实实在在的房子,这个过程是很幸福的。”2000 年,张雷来到南京大学任教,那个时候他才决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相比一毕业就进入设计院或者自己出来单干的建筑师,张雷的起步虽然较晚,却发展得非常快,只用了不到 10 年时间,他就把工作室推上了美国《建筑实录》2008 年全球 10 大设计先锋事务所之首。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展览馆中的视觉要素几乎完全被符号化。对立统一,是张雷多年来总结的设计思想。他希望建筑都有一个对立关系,然后统一,也就是说把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同一事物里得到体现。比如他设计的南京混凝土缝之宅,就是新和旧的对立关系,有些项目则是强与弱的对立,或者人与自然的对立。他亲自带我们去看了他为中国国际艺术实践展所做的四号住宅,这栋建筑位于接近山谷的缓坡上,前面是山林里自然形成的排洪沟,背后则有一处小山丘。建筑由 5 个立方体叠加而成,顶上还有一个露台。“ 中国传统的房子是有中心的,比如民居的院子是中心。中国人喜欢院子,因为在院子里你会感觉天和地都是自己的。四号住宅露台的功能有点类似传统民居的院子, 是建筑、人、自然交融的场所。”张雷说,“虽然建筑的外观是个立方体,但每一层之间的裂缝是非线性的,这就是种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
“诗人之宅”的王宅砖墙,每一处墙面都是空洞、凹半砖和凸半砖砌法的混合(摄影/Iwan Baan)位于南京高淳的诗人之宅是张雷另外一个为外界广泛关注的代表作。诗人住宅延续了张雷惯用的“院落”主题,建筑由两个 L 形平面构成,分别采用了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布局,对应于西面及北面的湖面。建筑以邻近砖窑生产的红砖作为主要材料,每平方米造价只有 800 元,工人在垒砌的时候采用了两至三种砌法的混合,形成一种外凸和内凹相间的韵律感,让普通的红砖楼看起来又很有艺术性。从外观看不到建筑的大门,只有一条狭窄的缝隙表示入口。内部则采取开放模式,虚空的部分则分别被设计成前院、冥想院和天井等场所,并将几个连续而有层次的空间组织在一起。除了这些具有实验性的建筑作品,张雷更加关心的其实是贴近民生的一些项目,用最简单、最直接明了的方法,来回应复杂的需求。“1998 年发生的全国性洪灾对我影响很大。洪灾发生后,我和几个朋友去南昌做义工,帮助灾后重建。但是政府给每家五千元补贴,这点钱能给灾民造怎样的家?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怎么用最合理的方法、最低的造价把房子盖起来。这个概念也延续到了今天。”
张雷为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设计的四号住宅(摄影/姚力)。如今张雷的事务所正在参与的项目之一,是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拆迁房是个很特殊的项目,因为拆的不止是房子,还有人际关系。居民被迫搬离原来熟悉的居住环境,如何让他们在新的社区获得安全感?如何还原他们原本的生活习惯?为此我们归纳了 35 个要素,新社区将符合所有这些要素。”虽然设计过很多漂亮的建筑,但张雷自己的家却不怎么讲究。“我对自己的房子就三个要求。”张雷告诉我们,“第一,离市区近。第二,要精装修的。第三,空调系统要好。”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张雷的女儿也奔赴美国学习建筑,只不过因为“实在太辛苦”,一年之后就转学了房地产。张雷说:“女孩子搞建筑确实挺辛苦的,一点私人时间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