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2-23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09. 足迹|余啸峰
偶尔,城中居民会抛开一切城市烦嚣,去寻找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我也是其中一员。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来到梅沙海岸这个无边无际、风景如画的地方,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我可以任意想象的梦中乐土。当我慵懒地坐在诞生于远古的巨石上,被纯净的绿环抱,被惬意的风轻拂,枕着明亮的天空,任凭海浪一下一下拍打我的脚面,我感受着大自然。
梅沙海岸几乎拥有了它所需要的一切,大自然早已赋予了它天然的美丽。这一线的海岸,遍覆植被的山崖陡峭险峻,岸边满布大小石块,海浪永不停息地一次次涌上前来......
来这儿最好是步行,不过陡峭的山崖和嶙峋的海岸却是不小的挑战。从山巅的公路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径隐约通往岸边,我却寻不到一条确切的路,无奈,只有乘船前往。沿途,岸边先是平坦的岩石,许多人来这里钓鱼,或者干脆就是来晒太阳;接着一条裂隙挡住了我的去路,它劈开海岸,直插入海;向前望便是一丛丛斜立着、宛如多米诺骨牌的石岸,再前方是石滩,无路可往,我只好原路退回,改由东端进入,一路西行。景致优美而道路艰难,有些地方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将要做的是这样一个设计:能让人分享这儿的特别,但不能有破坏;使来这儿的人们不再只是看客,让他们能走进风景,近距离地触摸它,切切实实地感受它;以一系列的路径和节点,方便人们到达,使人融入环境,幻想出各自的梦中乐土。这一程,每一段都有它特有的面貌,我对每一段都有着特殊的感受,我决定确立五个节点:
·转接体;
·潮汐台;
·缓冲区;
·石间踏板;
·悬立公园。
转接体
现状:这里连接着喧闹的市区与自然的海岸。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木然地横在高高的岸边,金属栏杆形成一道“边界”,更加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从这里,你只能看,看那细幼的沙滩连着嶙峋的石滩伴着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如此的美景只有你的双眼能享受到,只是将大自然的馈赠用作一道远观的风景。
设计概念:我不能浪费了如此的自然资源,我要它能为多种感官感受到。降低路面,摒弃围栏,用低矮的栈道串起一处处低矮的平台,不自觉地你便会攀上台旁平坦的石块,或是干脆踏进水中,再加上一支支在风中低吟的音片,你完全走进了风景,你在用双手去触摸,用双脚去感受,用双耳去倾听;而风中的音片,使你不但感受到清风的吹拂,还能看到风在舞动,听到风在低唱,摸到风在颤抖…
潮汐台
现状:这是一处石块组成的半岛,当地人称之为“情人岛”, 潮涨潮落不时改变着半岛的形态。海浪的冲刷和岁月的磨蚀使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围合出或大或小的凹穴,风卷着海浪涌向石穴,激起如烟的浪花。这儿所需要的一切已经全部在这儿,这里是石、风和水汇集的地方。
设计概念:石穴中低低地铺上镶板,在四周高高低低的岩石遮蔽下,宛如一间间“密室”,三五知己在此谈天说地,享受一个天幕下的私人空间,倾听海浪冲刷岩石的回响;潮起潮落,这些板一些隐去了,一些又显出来,一些浅浅地覆盖着一层海水,静止的镶板仿佛随着潮水活跃起来。
缓冲区
现状:一侧是繁华都市的一隅,仅一个转弯,眼前剩下的便是纯粹的自然;嶙峋的石滩,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勉强通过。
设计概念:石滩上是一片嵌板的森林,根随浪涌,嵌板在眼前起舞,像是把海浪的一举一动搬上了空中;沿着蜿蜒小径,穿行在舞动的嵌板中,仿佛心情得到净化,准备好投向纯粹的自然。
石间踏板
现状:这儿的石块更大、更尖,有着更深的锈红色,石岸向外突出,行人径在这里中断。
设计概念:上上下下的踏板,连接起成组的石堆,行走在这里,有一种跳动的喜悦;或是在平台上小息片刻,倾听海浪在脚下拍打岩石,任激起的浪花扑面而来。
悬立公园
现状:行进至此,城市的边缘又忽然出现在眼前,心情有一种缺乏准备的尴尬;再望那凹入的山谷,似乎包含着什么,却原来空空如也。
设计概念:以此为现实与幻想的交叉点,以一组悬立着的架构,作为自然与城市间的过渡;赋予实际的功能意义:上层区作为山顶公路来客的落客处和瞭望台,中区依山势而建的叠落台阶衔接大、小梅沙,下层区设水上来客用的码头、休息亭。 |
-
|